2024-01-04 08:59:09
農業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的底層邏輯
農業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的底層邏輯
一.到底什么是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使得中國廣大農民很難獨自創立自己的農產品市場品牌,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策劃就成為一個區域農業生產者聯合起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優勢的重要創新途徑,也成為了各地政府引導農民和企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當地農產品競爭力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總結而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有四個特征:
1、特產:某一個特定地理區域的產品,不特指行政區域
2、公用:品牌不屬于個人,不屬于企業,屬于地區。
3、邊界:有清晰嚴格的交易邊界劃分。
4、鏈條:背后有完整的產業鏈支持。
二.為什么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近年掀起熱潮
1、政府推動成為擎動力
政策引導和上級部門的推動是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熱潮的擎動力
2、早起探路開始收金果
比如我國早期的陽澄湖大閘蟹、五常大米、贛南臍橙等成為經典傳奇,讓大家意識到它的價值。
3、地方發展渴望“造名片”
地方政府渴望有自己的獨特名片,讓自己的特色農業有規模,有利潤,有不可替代的產業地位。
4、消費升級成為“催化劑”
現今中國迎來消費升級,綠色、安全、健康、有機、營養等成為人們對于農產品更高標準打下基礎、這些標準的形成也反映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農產品樹立品牌策劃意識。
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由誰來建設
建設核心依靠三個群體,政府主導、企業主營和農民主參與。因為有準公共產品特質,政府作為公共產品的主要提供者,應是最重要的建設主體,是組織者、質量標準化體系的建設者、公共信息平臺的構建者,以及宣傳者和保護者。
企業主管,區域公用品牌的使用者和受益者。通過企業使用,才能更好的發揮價值,創造效益。并有政府、協會等有公信力的組織做背書。
農民主參與,是品牌的服務對象,只有品牌設計讓農民受益,才能避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才能帶動當地產業效益。
四、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怎樣建設
一個答案解決不了所有問題,需要本著先做對,后做好的原則,拆分先做對需要哪幾步,力求把每一步都走的穩健扎實。
品牌的形成歷經四個階段,階段一:找到區域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經濟與產品-帶動優勢農業產業。階段二:整合企業品牌或產品品牌-建設農業產業集群。階段三:抓龍頭企業品牌。階段四:建設農產品區域品牌。品牌建設先做對,需要做到六位一體,這六位分別是:定戰略、做整合、補配套、搞數據、搞營銷、重服務。
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既涉及地方經濟建設、區域產業發展、也涉及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切身利益,需要參與各方在品牌建設之初,建立頂層設計、謀劃實施路徑,然后持續不斷地建設和運營,才能形成品牌效應,最后通過品牌價值的增值和溢價,帶動區域農業發展,為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首頁 > 觀點 > 農業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的底層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