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有一個問題需要大家回答:我們做企業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答案當然是掙錢,很少有人說是情懷,是夢想的,當然我相信你是帶著情懷和夢想去做企業的,但情懷和夢想都是建立在盈利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做企業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掙錢。
那么我們通過什么手段來達到這個目的呢?很多人會說當然是銷售啊,通過營銷手段,增加企業銷售額,當然就掙錢了。這個回答肯定沒錯,但這只是回答了一方面,就是我們常說的“開源”的部分,還有另外一個同等重要的部分,就是降低成本,其中生產成本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相對透明,各競爭對手之間相差都不會太大,這里所要說的是銷售成本,對于做互聯網推廣的企業來說,就是營銷成本,這也是我們要說的“節流”的部分。
在門戶時代,信息匱乏,你給什么,用戶就看什么。這個時候,廣告最大的價值就是廣而告之,只需要明確的告訴用戶,有這個產品,好在哪里,有什么優惠,效果就會很好。這個時代,只需要做一個網站或博客,把傳統雜志或小說的內容搬到網上來,就會吸引很多人,有了一定的用戶數后,就可以賣廣告。但其前提在于用戶獲取內容十分匱乏,如果現在照搬這種方式做微信公眾號,就很難有生存空間,因為用戶獲取內容太容易了,用戶已經主導了內容和傳播方式。
到了搜索時代,用戶擁有了一定的信息主動權,可以通過關鍵詞來了解想知道的信息,于是有人認為互聯網廣告進入互動時期,但這種互動只是人與機器的互動。搜索的發展帶動了互聯網廣告的高速成長,這種廣告能精準鎖定用戶購買行為,效果比門戶廣告更好,而且按點擊付費更受歡迎(早期的門戶廣告大多按天售賣位置)。教育,醫療,旅游大多趕上了搜索營銷的紅利期,有老板說本來試著充了1000塊,結果帶來了幾十萬的銷售額,于是在搜索營銷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可以說,早期在搜索引擎,導航,門戶,垂直網站上投放廣告的企業,大多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最典型的就是莆田系醫院,依靠百度搜索引擎,將一個個小診所從縣級市搬到了一線城市的CBD,變成了富麗堂皇的連鎖專科醫院。
當我們分析早期網絡營銷的成功時,都會發現一些共同點,比如用戶對網絡廣告信任度高,競爭不激烈,用戶對信息需求大等。我們舉個例子,早期百度一下醫院,百度可能只能展示兩到三個醫院,這屬于競爭不激烈,效果當然會好。更重要的是,早期媒體有較好的信任度塑造,盡管在線廣告不如電視,但像四大門戶,百度,用戶對其推送的廣告是帶有一定信任感的,但今天即便是央視,在信任背書上也式微。其次就是用戶的信息需求大,這等同于競爭不激烈,屬于賣方市場,需求大于供求,所以廣告效果好。我們總結早期網絡營銷的成功時,可以發現,流量思維的根本在于用戶獲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導致用戶被媒體和產品信息綁架,所以早期的企業和產品能抓住用戶的眼球和心。
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微博,微信的火爆,原有依附于搜索引擎的門戶,聯盟,個人站長,都逐漸被淘汰或走下坡路。原因在于信息的接受和發布權掌握了用戶的手中,用戶正在創造屬于他們的內容,自媒體,網絡圈子,他們隨意的曬自拍,分享到朋友圈,開通個人的公眾號,甚至是發起一場直播秀。正是因為這種信息話語權的變化,導致了流量思維不再管用,取而代之的是深度的互動與信任營銷。
營銷成本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就是在百度競價推廣上面的花費,好多企業由于沒有專門的競價專員,導致賬戶燒錢快,但成效低,銷售量提升幅度低。這種情況下,企業就需要專業的品牌營銷團隊或者競價團隊來優化賬戶,在節約營銷成本的前提下增加銷售業績。
與其整天為網站訪問成交量抓耳撓腮,不如早日優化企業的競價賬戶;與其花大價錢培養組建專業的競價團隊,不如降低費用將賬戶交給經驗更加豐富的團隊來優化。
做企業,“開源”很重要,“節流”也很重要,省心省力的“節流”則會讓企業避免結構臃腫,部門眾多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