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就是認識,認識就是分類,分類就是命名和標簽,命名和標簽就是詞語和符號。天地之初,一片混沌,因為沒有命名。有了命名,才有了萬事萬物,因為每一事、每一物都必須被命名,所謂萬物就是一萬個名稱。
企業隨時面臨命名的課題,企業命名、品牌命名、產品命名。命名的第一原則是什么?是成本,我們要成本低的名字。怎么才能成本低?傳播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營銷成本低。命名就是成本,命名就是召喚,命名就是投資。超級符號是被重復了幾百幾千年的文化符號、公共符號;超級詞語就是被重復了幾百幾千年的文化詞語、公共詞語,他們已經被投資了很多資產進去,我們應加以利用。
企業的命名是超級詞語與非超級詞語、低成本與高成本的較量。蘋果是低成本超級詞語,戴爾不是;娃哈哈是低成本超級詞語,樂百氏不是。命名的本質,一在低成本,二在召喚性、指令性。海德格爾說:“命名并不是分貼標簽,運用詞語,而是召喚詞語。命名在召喚,這種召喚,這種召喚把他所召喚的東西帶到近旁,召喚當然有所喚來。”豐田的陸地巡洋艦改成蘭德酷路澤,霸道改成普拉多。這則是一種倒退,將召喚性超強而成本超低的好名字,改成了沒有召喚性、成本較高的名字。新聞給出的解釋是為了全球化,但全球化是在每個市場都能本土化,而不是在每個市場都機械的一致。
詞語不是說事,詞語是要做事。名字是給使用者用的,名字不是說事,而是要做事,先有名字,后有產品。因為我們是詞語在召喚,是詞語在征戰。濟南廣告公司認為,品牌命名所有的思考都應圍繞兩個思維角度:成本和投資。而這正是企業經營的思維角度。